求是期刊检索

雄安的春天202406
☆雄安的春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迎着3月里的第一场春雨,记者踏上京雄城际列车,一路南下,探寻雄安新区春的讯息。
   一座未来之城,自雄安站敞开大门。清泉源头,风吹涟漪,雄安站犹如一瓣青莲上的露珠,又似微风荡漾时湖泊中泛起的层层涟漪。2020年底,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雄安站同步投入使用。这是雄安新区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停下脚步,驻足在候车大厅的千年轮前。它的起始日期定在2017年4月1日,那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消息发布的日子。一声平地春雷,响彻大江南北。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个新城,形成北京新的两翼。这是我们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选择;在新的历史阶段,集中建设这两个新城,形成北京发展新的骨架,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曾几何时,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好,河北吃不饱。京津冀需要一场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层次变革。从谋划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到提出选择一个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再到部署雄安新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局,运筹帷幄,把脉定向,明确强调:雄安新区功能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这是建设雄安新区的初心和使命。
   先布棋盘再落子。新区设立之初,面对外界对平地起新城的急切期待,何去何从?抉择背后是远见,是定力。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告诫,雄安新区将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不要留历史遗憾。
   7年里,习近平总书记三赴雄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深情牵挂于心。第一次,是在2017年2月,雪后初霁,从中南海坐汽车出发,向南100多公里,到河北安新县实地察看规划新区核心区概貌。第二次,是在2019年1月,深入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千年秀林考察。第三次,是在2023年5月,复兴号50多分钟风驰电掣,雄安新区的高铁站、社区、建设工地等都留下总书记的足迹……
   这是一幅呈现未来之城的全景图。步入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色彩斑斓的城市规划图上,功能不一的地块相互交织。有很长一段时间,雄安几乎未动一砖一瓦,就是为了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白洋淀畔,要打造的是一个没有城市病的未来之城,这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雄安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王志刚充满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谋定之后,建设发展全面提速。央企来了,中国星网总部正紧锣密鼓进行内部装修,中国华能总部主体结构封顶,中国中化总部加快建设,中国矿产总部完成土地出让;高校来了,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所高校的雄安校区正式开工建设;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来了,将由北海幼儿园、史家小学、北京四中、宣武医院提供办学办医支持……经过7年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
  
   短短7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图为2024年2月7日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夜晚景象。 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供图 李达/摄
   人类对未来城市的浪漫想象,正在雄安新区徐徐铺展。
   城在绿中——新区从一开始就划定生态红线,蓝绿空间占70%;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就是未来的雄安风景。城在数中——新区是我国第一个全域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建设的城市;到2035年,大数据在城市治理的贡献率至少达到90%。城在地下——新区从一开始就坚持地上地下同步规划、先地下后地上进行建设。
   荷花淀的荷花,看不到边,驾一只小船驶到中间,便像入了桃源,作家孙犁笔下的白洋淀,令人无限神往。1985年,即将离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想去看看作家孙犁笔下、电影《小兵张嘎》中的白洋淀。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这段往事:经过安新县时向当地老乡问路。老乡说,别看了,水都干了,啥都没有了。我们一听都灰了心。2017年,总书记在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规划时专程前往白洋淀,强调: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其情切切,其言谆谆。
   冬去春来,白洋淀冰消雪融。伴随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白洋淀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如今,舟行水间,青头潜鸭、红尾水鸲、紫翅椋鸟,珍稀鸟类在这里栖息;禽类吃虾、白鹭吃鱼、雁鸭吃水草,生物链条形成良性循环。
   城,所以盛民也。一座城,不仅有钢筋水泥,还有花开鸟鸣、家园栖居。我们可不是为了一个漂亮新城,而恰恰建新城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破。
   告别雄安时,再次经过千年轮。千年轮由数字轮盘和实体轮盘组成,转完一圈需要整整一千年。这座千年之城,饱含着壮志雄心,沉淀着历史耐心,创造着无限生机,正在拔节生长。
   记者手记:
   起笔是世界眼光,落笔为时代标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雄安新区始终坚守要和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相衔接定位,始终聚焦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目标。短短7年间,一座新时代的未来之城破土、萌芽、生长,生动诠释和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实践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