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期刊检索

筑牢祖国北疆绿色长城202407
☆筑牢祖国北疆绿色长城
  
   在祖国北方辽阔的疆土上,一座绵延万里的绿色长城正不断延伸和扩展,这就是我国的三北工程。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发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伟大号召。总书记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初心如磐,使命如炬。1978年,党中央作出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启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我国大规模治理风沙、改善生态的征程。长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持续加大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因地制宜采取造林种草、封育飞播、封禁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多种措施,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尤其是风沙肆虐、荒漠化严重的三北地区山河巨变,这片历经沧桑的广袤大地逐渐由黄变绿,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故事,创造了许多防沙治沙的绿色奇迹,积累了宝贵的生态治理经验。
   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科学指引,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推进三北工程
   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曾多次深入三北工程有关省区实地考察,多次对加强三北工程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工程建设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发展道路。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加强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治理,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2018年,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精心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2018年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之际,总书记专门对三北工程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当前,三北地区生态依然脆弱。继续推进三北工程建设不仅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坚持久久为功,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持续不懈推进三北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持续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巩固和发展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70多年来,山西省右玉县干部群众持续不断植树造林,创造了将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的生态奇迹。图为右玉美景。 国家林草局供图
   在几代人近半个世纪的艰辛努力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北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4.8亿亩,治理沙化土地5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84%,45%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得到初步治理,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4.5亿亩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三北工程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工程。新时代,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必须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充分发挥三北工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标杆示范作用。
   河北塞罕坝林场是三北工程建设的重要区域,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新中国成立前夕,这片曾经水草丰茂、森林广布的宝地变得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沙地距北京仅180公里。面对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国家决定在塞罕坝建设大型机械林场。2012年以来,塞罕坝林场累计完成造林1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为京津冀区域筑起一道坚固的生态屏障。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三北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牢记功成不必在我的嘱托,持之以恒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我国荒漠化区域生态和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已由20世纪末年均扩展515万亩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000万亩,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通过积极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我国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为全球实现联合国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树立了全球生态治理典范。
   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防沙治沙特别是三北工程建设的决策是非常正确、极富远见的,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我们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
   二、坚持以系统观念为防治要义,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2021年,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一个沙字,简洁且有力地勾勒出生态系统治理的新维度,凸显了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开展荒漠化防治,必须坚持系统治理,遵循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开展防沙治沙,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不治沙不行,但治沙不能乱治。山水林田湖草沙,应该怎么摆布,要做好顶层规划。根据党中央赋予三北工程的新战略定位,新时代的三北工程已由单一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转变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综合性生态工程。
   近年来,三北地区坚持以系统治理思维推进防沙治沙,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实践。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青土湖,西汉时期这里的湖面曾达4000平方公里,1959年完全干涸,变成了民勤绿洲北部最大的风沙口,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在这里呈合拢之势。为贯彻落实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民勤绿洲北部开展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实行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固沙造林、生态输水、荒漠植被修复等一揽子措施,该区域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青土湖得以重生,水面已从2010年的3平方公里稳步扩展至当前的27.65平方公里,宛如沙漠中的一颗碧玉,成功阻挡了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握手。
   2023年,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启动以来,国家林草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坚持系统观念,精心布局一批综合治理项目。三北各地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分类施策,灵活制定技术路线,合理确定目标和任务。内蒙古积极推进建立央企与地方常态化协同工作机制,与三峡集团、中林集团共同建设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南缘综合治理项目,推动形成规模化建设、系统化治理、林场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
   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强化区域联防联治,是推进系统治理的必然要求。三北地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逐步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防沙思维,实行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与下风口、沙源区与路径区统筹谋划。毛乌素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经过多年治理后,其主体大幅度减小,但省际交界仍有不少裸露沙地。2023年10月下旬,甘肃庆阳、陕西榆林、宁夏石嘴山和吴忠、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四省(区)五地(市)共同签署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框架合作协议,构建协同治沙、管沙、用沙的工作格局,力争到2030年基本建成毛乌素跨界锁边林草防护体系。
   三、坚持以政策机制创新为重要抓手,不断推动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以政策为笔,以创新为墨,三北各地积极探索光伏治沙、以工代赈、先建后补、揭榜挂帅、央企合作等新机制、新模式,激励引导更多力量参与工程建设。
   库布其,我国第七大沙漠,我国光伏治沙的试验田与先行者。这里催生了一场生态+产业的革命:光伏板组成的蓝色海洋绵延不绝,沙生植物随风摇曳,绵羊、家禽等悠然自得,形成了一幅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立体生态画卷。坐落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是我国目前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经过近两年治理,治沙工程已完成绿化种植3000多亩、草方格铺设1万亩、芦苇沙障铺设1万多亩。项目建成后,预计可修复10万亩沙漠,年均减少向黄河输沙200万吨。
   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格日僧苏木治沙项目区,以工代赈的用工方式吸引了周边牧民们踊跃参与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秋冬会战。以工代赈的政策让我们既能赚取收入,又能为家乡的生态建设出力,真是太好了!牧民们高兴地表示。在这场热火朝天的治沙战役中,当地群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设备的出设备,同时承诺自觉遵守禁牧政策,共同呵护、巩固防沙治沙成果。
   科技创新是破解三北工程建设瓶颈的关键一招。当前,三北地区面临优良治沙树种草种短缺、治沙机械不足、智能化水平不高等诸多挑战。成立三北工程研究院,实施七大科技行动计划,发布三北工程攻坚战关键技术研发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公告……一系列举措全力支撑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聚焦重大科技需求、整合优势科技力量、建立一对一科技对接机制、推动建立15个先行先试科技高地……一系列举措推进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更好地服务三北工程攻坚战,把防沙治沙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共同织就荒漠化综合防治的工作体系。相关部门着力健全三北工程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撑体系,积极制定三北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全方位保障工程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政策机制的优化创新为构筑更加牢固的祖国北疆万里绿色屏障提供不竭的前进动力。
   四、坚持以绿富同兴为发展图景,努力打造生态经济双赢新引擎
   三北地区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的戈壁,有7个强风蚀区、34个风沙口和3条主要沙尘暴路径区,是我国自然条件最恶劣、生态最脆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同时荒漠化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区和民族聚居区等高度耦合。长期以来,三北工程坚持治沙致富并重、增绿增收并举,依托工程建设适度发展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沙漠旅游等沙产业,实现了由绿变美、由美而富的华丽转变,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鲜活案例在三北大地不断涌现。
   在新疆阿克苏,每年四五月大棚里的西瓜和哈密瓜率先成熟、六七月葡萄挂满枝头、八九月香梨清香扑鼻、十月红枣簇拥成团……这个飘香的丰收果盘,来自贫瘠的戈壁荒滩。1986年,阿克苏地区启动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30多年来,柯柯牙薪火相传,累计造林120多万亩,逐步探索出以林养林模式,培育出驰名全国的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等果品产业,经济林已占整个柯柯牙绿化工程的86%,林果收入已超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
   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近半个世纪来累计治沙150万亩,将沙线逼退了25公里,植被覆盖率由原来不足1%上升到42%。治沙害,用沙利。沙坡头区坚持保护优先、重点修复、适度利用的思路,大力发展沙漠旅游业,发展含绿量和含金量同步提升。
   40余年来,三北工程区经济林干鲜果品年产量从不足200万吨提高到4800万吨,年总产值达1200亿元,1500多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稳定脱贫,治沙又致富的双赢路越走越宽广。
   五、坚持以三北精神为决胜动力,几代人接续奋斗不松劲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8月在塞罕坝林场考察时强调: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长期以来,三北地区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坚持不懈防沙治沙,涌现了王有德、石光银、牛玉琴、八步沙六老汉等一批造林治沙英雄,创新探索出辽宁彰武、内蒙古磴口、新疆柯柯牙等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培育形成了三北精神。
   七一勋章、全国治沙英雄获得者石光银一辈子专注治沙。面对沙窝里栽不活树的偏见,他带领群众苦斗3年,终于让树苗在沙窝中茁壮成长。他三战狼窝沙,即使摔落马下,颈部受伤,决心依然不变。唯一的儿子在运输苗木途中不幸遭遇意外,也并未击垮他的意志。石光银一家三代人扎根毛乌素沙地,带领当地群众累计植树5300万株,治理沙滩25万亩,谱写了一曲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的赞歌。
   在甘肃省古浪县,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等6位农民自发组成六老汉治沙队伍,联合承包沙地治沙造林。经过近20年不懈奋斗,成功治理7.5万亩沙漠,打造了一条长达10公里、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屏障。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步沙林场,强调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新中国成立之初,山西省右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踏上治沙造林的伟大征途。70余载初心不改,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最终将一片林木覆盖率不足0.3%的贫瘠之地,改造成林木覆盖率高达57%的绿色明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指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一代又一代三北建设者接力前行,奋勇拼搏,为我国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六、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一张蓝图绘到底
   三北工程站在我国荒漠化防治、生态文明建设前沿,肩负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多项重大使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北工程从启动之初到具体实施,始终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曾为三北工程亲笔题词绿色长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三北工程建设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持续更新。一期工程实施以防护林建设为主体,开展农田、牧场等防护林建设;二期工程确立了建设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指导思想;三期工程重点建设以农田防护林为主的区域性防护林;四期工程着重实施重点沙区、水土流失区和重点农区的高标准防护林;五期工程坚持恢复植被与巩固成果相结合、造林与退化林修复并举,推进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和规模化林场建设,建成区域生态安全屏障骨架。
   走过40余年光辉历程,三北工程按规划稳步推进,迎来了六期工程建设期。在这一关键时期,工程建设明确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精心绘制了核心攻坚区、协同推进区、巩固拓展区三大攻坚战区蓝图。巩固成果、滚石上山、攻坚克难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伟大号召: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这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坚定决心。
   迈上新征程,党中央深谋远虑,明确了三北工程攻坚战的时间表和任务书,擘画了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的作战图。成立三北工程协调机制,明确了相关部门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完成三北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印发《三北工程六期规划》等。三北各地建立了省级协调机制或领导小组,召开高规格的三北工程攻坚战现场会和推进会,推动制定相关实施意见和工程规划方案,紧锣密鼓抓紧项目开工,全面落实攻坚战任务。
   春潮涌动,催人奋进;鼓声激昂,奋进当时。2024年是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开局的关键之年,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为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书写波澜壮阔的三北篇章!